陵川新闻报纸电子版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第2526期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陵川新闻

陵川新闻综合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 全面推进陵川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我县召开村委换届工作情况汇报会 县公安局全力做好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安保工作 陵川:党建引领脱贫摘帽斩“穷根”

综合
综合
03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 全面推进陵川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中共陵川县委副书记 任小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内容。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我们有效解决“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一时代命题开启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陵川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走好小康路,才能幸福陵川人。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陵川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以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也表明了我们党新的价值观取向,对陵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县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深刻洞察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论断。牢固树立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新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引,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新发展理念的内在关系,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要抓手。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是把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成果有机结合创造性转换后的一种新文明,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现代生态文明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全面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生命健康新模式。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陵川县属于欠发达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然而多年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生态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一没品牌,二没规模,缺乏市场竞争力;工业主要以资源型为主,企业小、弱、散,且产品附加值不高;以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因投资乏力、体制机制不健全,品牌不响、影响不大、带动不强,还不足以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导致先天的资源优势丧失殆尽。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掘地方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牢固树立“保护生态文明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抉择。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陵川县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内生动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的窘境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制约加快发展的“瓶颈”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县域经济还缺乏永续的支柱产业和重大项目支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彻底改变落后现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吸取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老路子。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紧紧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崛起、多元发展”之路不动摇,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示范县”步伐,才能尽快走上一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建成陵川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二、陵川县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

生态是陵川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始终高举绿色旗、走生态路,坚持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抓手,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道路,先后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提出了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多元发展”之路,特别是在县十二次党代会上把“生态建设示范县”作为新“三县”建设目标之一,作出了加快实现“大美古陵、小康陵川”美好愿景的战略决策,不仅体现了历届县委、县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传承精神,而且彰显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

1.地理区位独特。陵川地处晋豫之交,为山西省东南之“门户”,中原大地之“屏障”。北靠山西煤炭重化工基地,南临河南交通枢纽、商贸中心。陵侯高速贯穿陵川东西,京广铁路大动脉和京深高速公路从太行山脚下横穿而过,顺陵辉、陵修公路南下,直抵中原。境内陵晋、陵长公路延伸至太洛线,是晋煤外运、南北货运的重要通道。在地理位置和经济运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连接晋豫南北,贯通鲁陕东西的一条重要经济纽带。

2.资源特色明显。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可以说是“聚太行山水之雄秀,纳天然氧吧之凉爽,开世界围棋之渊源,集金元古建之精华”,山川秀美,处处成景,极具开发价值;生态农业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117万亩,宜牧林地、牧坡110万亩,“四荒”和“四旁”空闲地30万亩,畜牧、中药材、小杂粮等农副产品品质上乘,发展潜力很大。

3.生态环境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2.07%,国土绿化率达80%,居山西省前列,年均气温79℃,气候凉爽宜人,有“清凉圣境”“天然氧吧”之美誉,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先后获得了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棋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系列“国字号”生态名片,连续四年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避暑度假的清凉胜地。

4.文化底蕴深厚。旧石器时代,“塔水河文化”首开古老文明之先河;殷商时期箕子曾隐居陵川棋子山,演绎出风行后世的“围棋文化”,是世界围棋的重要起源地;县域内有历朝历代不可移动文物1300处,国保单位16处,金元时期古建数量超过长江以南地区金元建筑的总和,被誉为“中国长江以北金元古建地上博物馆”;历史上金元时期共出7名状元93名进士,成就了独特的状元现象和状元文化;一代鸿儒郝经的《续后汉书》《陵川文集》被列为“国学基本丛书”。

5.政治基础坚实。历届县委、县政府对绿色发展的追求从未止步,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不动摇,带领全县人民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连着一任抓,使全县生态建设的地位不断巩固,内涵不断丰富,力度不断加大,为陵川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

6.后发优势强劲。陵川作为后发地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陵川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年9月份,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加之山西综改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相互叠加、加快融合,更加拓宽了陵川的发展空间,更加有利于陵川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配置资源、集聚要素,实现转型跨越、弯道超车。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及思考

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如何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和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是陵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就是要探索出一条富有陵川特色的“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新路子。

1.坚持规划引领,在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上下功夫。突出规划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全县产业布局“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按照县域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依据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明确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合理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规模。东部山区要以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产业为主,严禁建设各类工业项目;县城及周边要以发展休闲度假、商务活动、旅游集散地等三产服务业为主,突出宜居宜游宜业特色,加快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西部乡镇要以发展绿色循环工业为目标,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推进集群化发展,下决心走工业新型化道路。要特别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既要管宏观还要抓细节,既要管眼前还要管长远,绝不能无规而动、无序摆布,更不能随心所欲、率性而为。

2.加快生态建设,在持续增厚生态底色上谋突破。生态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优美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地质地貌遗址,既是大自然赋予陵川的宝贵财富,也是陵川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一片“净土”。一是要处理好增绿与治污的关系。以“身边增绿”为抓手,持续加快植树造林步伐,进一步发挥造林绿化的生态功用、经济功用和人文功用;以“净土工程”为基础,切实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建立完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蓝天碧水”为目标,大力推进“铁腕治污”行动,加大水保生态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整治力度,在“节”字上下功夫,在“减”字上出实招,在“治”字上有行动。二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同时,积极实施林产品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生态文明建设释放出更多的“生态红利”,全县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利”。三是要处理好节约和改造的关系。以节能、节水、节电和资源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通过健全完善约束性指标体系,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构建起具有陵川特色的新型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3.发展生态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文章。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一是要做实生态农业文章。根据我县农业资源和地理条件,对全县农业发展进行生态功能区定位,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大力开发优势特色农业,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快特色种植、规模健康养殖、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乡村旅游五大特色产业的规模扩张和升级,壮大和完善适应多样化消费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体系;要围绕一项产业一个龙头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具有代表意义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二是要做实工业转型文章。按照“发展绿色循环工业”总定位,以推进“供改”和“综改”为主线,在“接链补环”发展新型工业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陵川工业经济“升级版”。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和节能减排投入,应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生产工艺、装备的升级换代,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全面提升生产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合理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鼓励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食品等新兴产业项目,提升工业绿色循环发展水平,走出一条生态型工业化的新路子。三是要做实生态旅游文章。旅游产业是陵川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要依托丰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借助国家和省、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政策导向,引导旅游产业从单一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要注重发挥生态旅游效力,创新景区运作模式,引进实力雄厚的的投资商和运营商,在现有景区发展框架下,将东部山区整体打造成“太行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提升旅游开发的综合竞争力;要抓住游客“回归自然、生态旅游”的消费心理,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发适合消费者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提升现有景区的产品档次,加速全县旅游开发由单一观光型向符合消费型转变;要按照全域旅游大格局发展要求,在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健康等领域发力,真正实现“一业突破、整体联动”目标。旅游+乡村要以乡村景区化为导向,发挥青山绿水、田园野趣、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乡乡有特色、村村有美景的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要挖掘围棋源地、金元古建、民间曲艺、根雕艺术等历史、民俗文化,大力弘扬锡崖沟精神和开发红色旅游基地,形成古今同览、红绿共游的特色文化旅游。旅游+城镇化要完善县城及重点旅游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综合体、主体功能区、旅游地产、公园游憩区等建设水平。旅游+健康要充分利用优良的养生资源,大力发展养生旅游、养老旅游、避暑休闲等健康养生旅游产品。

4.统筹城乡发展,在打造美好生态家园上创特色。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利用城乡建设这个平台,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蓝天、碧水、青山、人文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建设绿色城镇。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多规合一”。综合考虑城镇的功能定位、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因素,科学编制乡镇、村庄总体规划,实现县城、乡镇、农村互促互动一体发展。二是要坚持监管并重,改善人居环境。围绕“人”这个核心,在大力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园林县城和美丽乡村,实现市政整洁有序、城乡环境优美、人居环境改善的目标。三是夯实发展基础,构筑支撑平台。不断加大投入,下大力气补短板、破瓶颈,加快构建与陵川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平台,为陵川建成小康社会搭建起腾飞的平台。

5.健全体制机制,在生态建设保护利用上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陵川的优势在生态,发展依靠生态。一是要建立健全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机制。积极开展“治污降霾、守护蓝天”行动,使陵川空气常新、天空更蓝更空灵;通过“源头防污”“工程治污”“管理控污”,使陵川碧水长流、群众饮水更安全;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使陵川土壤常净、群众身体更健康。二是要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审批机制。要依法加强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到“先评价后建设”,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上车后买票”的老路。对擅自违法或越级审批造成污染的,要依法严厉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要构建防控结合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与安全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控网络,分级建立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强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切实维护全县生态环境安全。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胸怀、大气魄,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大战略、大格局。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继续不忘初心,道路决定命运;继续解放思想,思路决定出路;继续优化环境,细节决定成败;继续艰苦创业,激情决定效率,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陵川小康社会、实现“大美古陵、小康陵川”美好愿景贡献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中共陵川县委 陵川县人民政府(copyright-2017) 地址:陵川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电话:0356-6204500 梅园东街1号
晋ICP备17010656号 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17号
关注莲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