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新闻报纸电子版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
第2535期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陵川新闻

陵川新闻文学艺术 民 俗 杂 谈 走亲戚 社 戏 古 陵 年 味 儿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04

社 戏 古 陵

◇王晋川

耍故事,是古陵大地对“农村文艺节目表演”的通称。在陵川的传统习俗里,耍故事是专供庙会敬神和过大年闹红火用的,是地道的太行山“社戏”。

传统的陵川耍故事很少登台表演,主要在稍大些的地场或游行时表演。地场表演时,观看的群众围成一个大圈,中间空地就是表演场地,音乐一响,演员们边扭边唱,霎时间歌舞声、音乐声、笑声、评论声、小孩哭闹声、卖东西呐喊声夹杂在一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那种红火的场面热闹异常。陵川耍故事是中国传统的“地摊文化艺术”,由于耍故事时演员一不轮一不轮(一节或一圈俗称一不轮)的在地场上转圈唱跳,所以当地百姓又亲切的称之为“地不轮故事”。

传统的故事内容简单活泼,多由民间导演自行编排,富有地方特色,有时也由地方大戏改编,但表演形式则与大戏多少有异。传统故事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比较富有特色的有跑驴、竹马、旱船、推小车、踩高跷、戏曲扛桩、武术故事、秧歌、舞龙、舞狮子、打花棍等,较简单的有三句半、说快板等。其中以上党八音伴奏的群体性歌舞和几个人合演的小节目居多,歌词多是民间导演依据当前形势自编,内容顺口合乐即可。

耍故事超越了一家一户财力人力的限制,举村合社出力,甚至数村合办,群财群智、群策群力,突出的展现了特定农耕文明下的最高艺术成果。耍故事时来者不拒,好者能者粉墨登场,又是群体性参与最充分、最活跃的群众艺术盛宴。

以前,小城陵川过大年时,各村各社都要把庙堂的大门敞开,大红对联高挂,神像、神位、神器、贡品焕然一新,排练成熟的故事都要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到庙堂里进行敬神表演,向神仙祈福,奏请天地全神保佑当年五谷丰登并庇护一方子民。同时家家户户也要把已故祖亲的牌位供起来,让历代宗亲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感知到后代的幸福与美好。

唯有在这年末岁尾的时刻,才能让神、人、鬼跨越了天上、人间、地府三界限制,一同来欢度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而最能让神、人、鬼三界共鸣的方式无疑只有一个,那就是锣鼓喧天、惊天动地的耍故事。毫不夸张的说,耍故事是陵川传统过大年里最神圣、最隆重、最奢华、最浩大、最悠久的文化盛事。

叽叽呐,叽叽呐,叽呐叽呐,叽叽呐……听,东乡耍故事的队伍过来了:最前面是赵豁池的“五鬼盘叉”,看看青面獠牙的小鬼抓不孝女时那明晃晃的尖叉,多么吓人,叫那些不肖子孙再不敢不孝敬老人;接着是两个反串的老太婆,端庄温柔的是东上河的申铁匠,尖酸刻薄的是西上河的宋麻子;再接着是精神抖擞的跑驴老汉,那是松庙的王老别;后面是马圈村八旬老翁扮演着背媳妇的猪八戒……

哐嚓、哐嚓、哐嚓哐嚓、哐哐嚓……西镇的戏曲人物过来了:看那威武俊俏的杨门女将,漂亮的女演员一个赛似一个;还有那高高的扛桩上五六岁的孩童,叫人好生担心,不住的抱怨他们狠心的娘爹;接下来是那神婆调的平腔秧歌……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舞龙的队伍踩着鼓点过来了:先是火流星打场,接着是平城的纸龙,崇文的布龙,摇头摆尾,威风凛凛,只见那二龙戏珠、吐着神火,乘云驾雾,翻滚腾挪。再后面是武故事,厉害的好把式们纷纷亮着绝活,有玉泉有南坡,一个赛过一个……

叮叮咔、叮叮咔、叮咔叮咔、叮叮咔……附城南马的“起梆腔”走来了:看那特制的巨型抬鼓杠和梆子,该是破吉尼斯的纪录吧。头戴一方白毛巾,腰扎青腰带的太行汉子威武雄壮的打奏着乐器,挥舞出咱太行山人顶天立地的豪迈。“陵川五百八十庄,数了南马数张仰”,作为陵川农耕文明的最大群落,南马的一方水土孕育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今天,韵味别具的“起梆锵”成了陵川人靓丽的文化名片……

太行山的故事呦,你伴随着期岁轮回的大年,在陵川人红红火火的日子里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华,你系呈着蓬勃激昂的灵魂,在一代代陵川人滚烫滚烫的血脉里恒久、奔腾!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中共陵川县委 陵川县人民政府(copyright-2017) 地址:陵川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电话:0356-6204500 梅园东街1号
晋ICP备17010656号 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17号
关注莲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