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里说爱情◎王晋川
七月里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在漫长的中国史里,流传着许多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或凄美、或浪漫,都寄托着广大人民对美好爱情的种种憧憬与向往,下面就闲聊几点与君共享。
首先,寄托着人们对自由爱情生活的期盼。
在中国古代,由于统治阶级和封建道德的束缚,婚姻自由在总体上受到压制,于是追求爱情婚姻自由成为青年男女们最迫切的愿望,这种诉求在中国传统爱情故事里表现的尤为强烈。
像著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与刘兰芝、大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等,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们,要么被迫劳燕分飞,要么被迫双双故去,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多以悲惨的结局收场,这既体现了统治阶级和封建道德对自由爱情的强烈打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追求爱情自由斗争的激烈与残酷。
当然也有一些以喜剧结尾收场的,比如《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还有《凤求凰》中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虽历尽曲折却也终成眷属。
由此可看出一代又一代人的社会生活,尤其精神生活的进步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缓慢艰难的发展历程,经过了无数先行者的奋斗和抗争才成为我们今天的样子的。所以,今天的青年男女们,在享受浪漫花前月下自由爱情的同时,一定要知道感恩,感谢这个幸福的时代给予了我们美好爱情实现的可能。
其次寄托着底层弱者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奢望。
爱情是美好的,但对于弱者特别是物质上的弱者来说,美好爱情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是一种奢望。这似乎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奢望越不可能实现就越强烈,甚至强烈到往往以神话的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像牛郎与织女、还有天仙配中的董永与七仙女等,人们以羡慕、向往的心态津津乐道的传承着这些浪漫的爱情故事,久久不衰。但细分析便会发现这类爱情故事是典型的弱者偶像剧,只能叫那些底层的弱者画饼充饥,实则无济于事。比如牛郎,父母早亡,嫂嫂歹毒,与一条牛为伴;再比如董永,家里穷的连老父亲都养活不了,到处借钱,债主把门口都堵满了,最后老父死了卖身为奴才葬了父亲。试想,这样的男子现实社会里能找到高质量的心仪爱情么?虽说不是全不可能,但概率也非常渺小。于是就借助了神话人物来实现了他们高大上的爱情梦想。把一些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神仙故事嫁接到这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身上,这寄托着底层弱者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奢望,让小人物们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同时也给了他们活着的希望。
中国在一个漫长的时代里是一个男权社会,即便底层弱者也是有男尊女卑区分的。外国有许多爱情故事的“灰姑娘”版本,而中国传统爱情故事中最后获得幸福的弱者多是牛郎、董永之流的男人们,是典型的男版“灰姑娘”。
当今社会,爱情自由已不是问题。但一个底层弱者要想收获高质量心仪爱情却多半是一个宏大的有难度工程。恋爱中的男女青年虽不必像古代那样严格的讲究门当户对,但相恋的一对人儿还是应该详细考虑到彼此间的差距与平衡因素的,比如经济条件、外貌长相、个人才能、道德品质及非智力因素等等。须知爱情与婚姻虽不能像做生意那样精于算计,但审慎的考量还是有利于提高双方共同生活的幸福指数的,这是绝对不应该被忽略的。
实际上,古今中国人眼中美好爱情的内涵肯定不同,即便现在不同的人,美好爱情的标准恐怕也相去甚远。古今差别也好,因人而异也罢,美好的爱情终究不应该和同时代的法律、道德以及人性的本善背离的太远。反之,就不只是被周围的群体所不容,积的久了,怕就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