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新闻报纸电子版

2019年04月08日 星期一
第2599期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陵川新闻

陵川新闻文学艺术 元好问与陵川(一) 寒食节的由来

PDF阅读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04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由来

◎侯德山

清明节的前一天称之为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曰,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你可知它缘何而来?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晋献公之宠妃骊姬(即重耳后母)的陷害,被迫逃之避难,流亡辗转在外,历时长达十九载。重耳在逃亡期间,贤臣介子推一直相随左右,不离不弃,与其一起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同经辛难,共历艰险,可谓忠心耿耿,竭诚辅保。当逃到卫国时,由于粮尽食绝,重耳饥肠辘辘,头晕目眩,奄奄一息,几乎绝命。为救重耳之命,介子推便躲进一山沟里,避开随人,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然后烹汤给重耳充饥。重耳知情后感激不已道:“亡人累子甚矣,将何以报?”介子推即答曰“但愿公子早归晋国,以成臣等股肱之义,臣岂望报哉”!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并平定了叛乱,做了国君,年号晋文公。晋文公登基后,“明贤良”,”赏功劳”。在论功行赏时,却忘记了割股奉君、赤诚功高的介子推。然介子推不计前功,不屑君禄,淡泊名利,无视封赏,便携老母归隐于绵山,功成而身退。介子推的邻居解张对此赫然而怒,即为其大鸣不平。晋文公闻后,幡然醒悟,自责过错,随派人到锦山寻找介子推,欲以恩赐。可是,介子推却深藏山林避而不见。由于绵山重峰叠峦,林茂谷深,实难搜寻。在百般无措之下,晋文公听信了佞臣之言,突发奇想,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焚山,他为保全老母性命,定会携母避火,出林逃生。当焚山之后,熊熊大火烧了数天,也不见介子推母子踪影。原来介子推执意守其之志,宁可烧死,也不下山受封。大火熄灭后,晋文公派人搜山,才在一棵枯柳下找到了介子推母子被火烧燋了的遗体。后又在被烧枯柳树上的一个洞中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此又充分彰显了介子推忠贞高洁之品性和鄙弃功名之气节。

介子推死后,晋国老百姓十分怜悯他的不幸遭遇,更尊崇他的功德品行。晋文公也为之深感愧疚,懊悔不已。为了纪念他,晋文公命把介子推死葬之地更名为介休,意即介子推永远休息的地方。同时晓谕全国,以后每年在介子推的忌日,即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禁止烟火,不许起灶做饭,保持冷食一天,以寄哀思,悼念这位忠臣孝子,这一天即叫寒食节。

别样清明一样情

◎王蕾

清明,是人们慎终追远、祭奠逝者、缅怀先烈的传统春祭节日,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增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却也存在一些与文明风尚背道而驰的陋习。人们大量烧纸钱、放鞭炮、燃香烛,还购买焚烧“豪车”、“ 别墅”、“ 手机”等新潮祭品,搞得纸灰飞扬,烟雾缭绕。不仅浪费钱财、污染环境,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危害国家资源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时代在发展,传统民俗需要传承,更需要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在缅怀亲人的同时做好“加减法”,让文明、环保、安全的祭扫方式成为“加数”,让浪费、污染甚至封建迷信的祭奠方式成为“减数”。

文明祭扫的方式有很多,许多时尚健康的祭扫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比如用鲜花祭奠逝者,捧一束黄白相间的菊花,或者亲人生前最爱的花,放在坟前,静静地悼念。城南社区张女士说:“过去清明节时,我们总是烧纸烧香,空气里全是烟味,头发和衣服上全是香灰,现在提倡用鲜花来祭扫,这样会更安全环保。”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一捧鲜花、一个花篮、几样贡品代替焚烧纸钱。

植树祭扫也成为了一种新风尚。我国一直有清明植树的习惯,通过植树寄托哀思,栽种下浓浓的思念之情。明朝散文家归有光曾为亡妻植了一棵枇杷树,人生在世如同草木一秋,岁月带走你却带不走那年我种下的枇杷。以植树的方式缅怀先人,既祭奠亲人又保护环境。清明时节带着孩子一起,背上锄头、铁铲,在坟旁亲手种下翠柏、青松等的树苗,培土浇水,祭奠先人的同时也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植树的热情。

除此之外,家庭祭奠,或是借助音乐、文字、网络等来追思亲友也是低碳又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家庭祭奠,在亲人的遗像前点一柱清香,摆放几盘生前喜爱的果品,奉上一杯清酒,一家人围聚在一起鞠躬磕头,环保又节俭,正体现对先人良好家风美德的传承。或音乐追思,在清明扫墓时为亲人播放一曲他生前最爱的歌曲,在音乐声中寄托情感追思过往。或以文寄哀思,把对先人的情感和思念写成书信,“寄”给逝去的亲人。或网络祭奠,把先人的文字资料及照片录像等永久保存,这样身在异乡不能在清明节赶回来祭扫的人就可以借助网络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孝心。

清明祭扫先人,寄托哀思,重在表达感情,这份感情并不蕴含于纸钱和鞭炮中,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诵一段文,让人回归内心的清明,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长辈在世时,儿女多关心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长辈去世时,则殡葬从简,文明祭祀。

又是一年清明时,为营造一个平安、文明、绿色的清明节,就要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平安新观念,积极推行文明祭扫方式,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以文明缅怀、倡树新风的实际行动,让清明更为气清景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中共陵川县委 陵川县人民政府(copyright-2017) 地址:陵川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电话:0356-6204500 梅园东街1号
晋ICP备17010656号 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17号
关注莲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