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新闻报纸电子版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
第2622期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陵川新闻

陵川新闻文学艺术 中秋闲聊“中秋节” 配眼镜(小小说)◎郎俊峰

PDF阅读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03

中秋闲聊“中秋节”

◎秦文堂

风凉吹细雨,叶落舞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因为八月时值三秋之半,从时间段上讲,也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故名中秋或者仲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5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古时又称月夕、仲秋节、秋节或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在中华大地上,中秋时节,自古便有帝王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有寄托思念之意,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盼望团圆。在生产生活上,有祈盼丰收,祈盼富裕,祈盼安康,成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仲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意思是每年秋季(由地方的县、道政府调查户口,登记高龄老人)赐给老人粥喝。《周礼》中出现中秋这个词,指的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节日。汉代也曾经有“秋节”,但这个节日的时间是立秋那天,而不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起源,一说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因为《礼记》中曾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也就是说,古代帝王每年春天要祭祀太阳,秋天要祭祀月亮,而八月十五的月亮格外引人注目,选择这一天祭月拜月可能性极大。这说明春秋时候已经有了中秋节的雏形,后来上行下效,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了民间。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很大关系,帝王的秋祭也是为了普天之下风调雨顺,和农耕民族的理想追求是一致的,所以很容易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行动。秋天代表着收获,是农耕社会最期盼的季节。古人是靠天吃饭,祈盼粮食丰收是最大的事。“庄稼成熟曰之秋”,八月中秋,农作物陆续成熟,收获就在眼前,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月圆之日”这一天作为农耕的节日。

根据文献记载,真正的中秋节始于唐而兴于宋,这一点在文学界和史学界是有共识的。其实,如果细细分析,唐代并没有把八月十五当做大的传统节日去过,仅仅是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更不是民俗的东西,只是一些文人士大夫附庸风雅的进行一些“夕月”活动,即拜月赏月,以此抒发内心之情,或思念,或怀旧。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月亮最大最圆。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远离家乡的亲人,仰望又大又圆的月亮,心绪飞翔,借此来寄托思念之情,尽管如此,却没有形成一个主题鲜明的节日。唐朝的文献里有很多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唐代是一个诗歌鼎盛的时代,造就了很多著名的诗人,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很多诗人都写过月亮,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但诗中的月亮并不能确定是节日的月亮。当然也有很多诗人直接写八月十五的月亮,如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等等,但他们诗歌的背景并不是中秋节。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并不是当时约定俗成的节日,不能等同于后来的中秋节。当然,唐诗中虽没有“中秋节”一说,但却出现了“中秋月”的文字。“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诗人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里的诗句。尽管《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但那也仅仅是皇亲贵族的一个宫廷节日,与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还提不到民族文化的高度。到了宋朝,宋太宗才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三大传统民俗节日,这就从国家的层面进行了规范,成为了全民族的一个盛大节日,由此,八月十五才真正作为节日兴盛了起来。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文中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南宋人吴自牧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的记载,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详细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这充分说明,宋代的中秋节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从“王孙公子”到“贫窭之人”都过中秋节,成了全民的节日。久之,便成了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一直延续了下来。

明清时期,依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祭月赏月,盛行不衰,记载颇多。《北京岁华记》《西湖游览志余》《燕京岁时记》文献里都有很多记载。我国地大物博,南北不同,民族众多,风俗各异。所以,中秋节各种活动项目丰富多彩。尤其在南方,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文化活动犹如春节。“玩花灯“、“猜谜语”、”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等节庆活动;其中的拜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习俗比较普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一直流传至今。

当然,以农耕为主的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在庆祝中秋节时差别还是有的。因为八月十五前后,各种农作物陆续成熟,汉民族正是秋收的农忙时节,过中秋节相对简单,主要活动是祭月、拜访亲友、吃团圆饭。祭月时要焚香,磕头,主要祭品是月饼,再加上土地上的产出,瓜果蔬菜粮食,报答天地的恩赐,以祈盼来年更大的丰收。拜访亲友长辈所拿礼品也是月饼,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现在再加一些水果、成品奶、盒装饮料等等。举家的团圆饭是一定要吃的,现在好多家庭,尤其是年轻人,都习惯在饭店订饭。而非农耕为主的一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又能腾出空闲的时间来,去尽情享受中秋节带来的快乐,各种民族特色的文化节目全盘展现,为节日增添的无穷的乐趣。古代中秋节,南方北方也差异甚大,可能是黄土地、黑土地文化和“小桥流水人家”形成的不同。南方的燃灯、猜谜语、品桂花酒、观潮等在中秋节很盛行,浪漫的元素多一些。有些传统文化活动仅仅次于春节。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喝一杯桂花酒,吃一块月饼,和亲朋好友、邻里相亲在一起,共同举行集体文化活动,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北方人更实际一些,走亲,祭月,吃团圆饭,场面局限在家庭家族的范围。过去,我们山西省长治市,古称潞安府,过去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直接称为团圆饼,好多地方在中秋夜还有守夜之俗,像过年守岁一样。我的故乡附城一带,包括临近的高平等地,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中秋之夜,面对天地,燃香叩头,吃月饼喝团圆酒,有结拜弟兄、结拜姐妹的习俗,从义结金兰的中秋夜开始,就像亲兄弟、亲姐妹一样共同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这些都和南方集体庆祝、集中活动略有不同。

我们的老祖先聪明智慧,总是把最美的事物和最美的故事结合起来。那些浪漫的神话都和美好的中秋节联系起来,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以及唐代宫廷音乐《霓裳羽衣曲》,使美好快乐的节日增添了无穷的神秘,这些神秘的故事又使这美好的节日骨肉丰满,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使之代代相传。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年好光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的祖先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五千年文明,滋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生生不息,直到永远。月圆人团圆,生活更富足。吃一块香香甜甜的月饼,喝一口醇香醇香的团圆酒,祝福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祝福我国各族人民幸福美满!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中共陵川县委 陵川县人民政府(copyright-2017) 地址:陵川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电话:0356-6204500 梅园东街1号
晋ICP备17010656号 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17号
关注莲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