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新闻报纸电子版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第2635期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陵川新闻

陵川新闻综合 晋城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PDF阅读
综合
综合
03

晋城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郭利鹏

晋城是文明起源之城、匠心独具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活力迸发之城,是山西面向中原的门户,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发展全域旅游,具有非常好的条件和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大的发展活力,促进了全域旅游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次达到50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增速在20%以上。今年1-5月份,我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5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0亿元,均增长24%以上,实现了连续高位数增长。从上可以看出,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其发展态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继续通过旅游业的改革创新、优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当前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试点,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旅游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城乡一体化的深度触合。

一、晋城市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晋城市人文自然资源交相辉映,文物遗存历史完整、数量丰富,具有发展全域旅游的先天优势。截至2018年年底,晋城市有A级景区20处,其中5A1处,4A级景区7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自然保护区3个、湿地公园1个。此外,晋城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家、名村16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8家、名村44家,中国特色小镇3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家。晋城市全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以下要素的推进。

1.政府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工程是晋城市“十三五”期间“十大战略工程”之一,政府高标准编制《晋城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保障政策。并且有效地从政府层面主导,引领企业投资,发展文化旅游,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如阳城县首次引进第七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阳城站春、秋两季徒步活动,举办了全国汽摩联盟年会及山地自行车、摩托车比赛。特别是今年6月,晋城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全省第五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以及省委书记骆惠宁调研晋城时的指示精神,回顾总结我市启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的文化旅游发展成绩,分析研判当前我市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今年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客观指出近年来我市文化旅游业坚持科学、客观、求实定位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模式,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标本兼治加强行业管理,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全方位、立体式精准宣传促销,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突出主题开发旅游产品,不断完善产品布局;创新开展古堡古村落古民居社会守护认领,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晋城路径”。

2.旅游品质提升。注重优化旅游环境建设,近年来,投资800余万元新改建高标准旅游厕所60座,建设旅游标识牌468块;创建特色旅游乡镇4个;特色旅游村18个;特色乡村旅游客栈41个。大力实施旅游畅通工程,高沁高速顺利通车,阳济、陵新高速加紧推进,晋焦高铁开工建设,晋城机场加快推进等系列道路运输的基本完善,加快形成晋城市“快进快出”的旅游大通道和“快旅慢游”的旅游新格局;“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正式开工建设,将对晋城市“三山环绕、两河汇聚”的自然山水格局进行有机串联,更是晋城市全域旅游产业的破冰之举。张志川指出,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把晋城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机场、高铁为龙头的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内连外通的立体交通网络。狠抓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及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构筑环太行山旅游景区循环圈。加快推进王莽岭开发和太行古堡群申遗,努力把锡崖沟打造成为“太行天堂”,加快推动大景区建设。先后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山西(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晋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晋城发展全域旅游的潜力正在释放。积极探索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抓住整市推进试点的机遇,把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与全域旅游结合起来,拓宽晋城旅游发展之路。全力抓好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下大力气打造城市会客厅,加快丹河新城金村新区建设,推动城市面貌和城市品质实现质的提升。

3.投资力度加大。“十二五”时期,晋城市旅游业累计投资约63亿元,煤炭能源类企业转型发展旅游的投资达60亿元。其中,阳城县投资2.5亿元,打造北留、润城美丽乡村连片区;投资3亿元,建成全长98公里东冶磨滩至董封上河“美丽乡村”连线道路;泽州县投资1.4亿元对山里泉景区、大阳古镇、栖龙湾景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9.6亿元开发丹河湿地玉带湖景区等。张志川强调,为鼓励全域旅游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对本地企业、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在产业支持方面,坚持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全市的支柱性产业来打造,作为我市构建“两只翅膀腾飞、三足鼎立支撑”高质量转型格局的“一足”来培育。在资金扶持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对市级以上旅游投资项目优先安排政府贷款贴息。在项目落地方面,强化用地保障,加强资金奖补,实施“人才强旅”战略。在游客优惠方面,启动晋城旅游惠民季活动,与周边地市推出互惠政策,实现主客共享,努力提升晋城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

二、晋城市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晋城市要坚持全域发展总体要求,打造相得益彰的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坚持文旅融合基本路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形成发展新优势;坚持改革创新根本动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坚持项目建设主抓手,推动建设一批引领性强、标志性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从大的角度说,全区域谋划,着力推进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晋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赋予旅游委产业促进、资源统筹、综合监管、政策协调等职能,构建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相关县区也要成立旅游发展委,重点旅游乡镇要设立旅游办。从战略高度和综合角度编制规划,从单一规划向多规融合转变。从“全景旅游城市“的战略高度,编制好全域旅游创建规划、实施方案、推进意见等操作性文件。在规划编制中,要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健康医药产业规划等衔接起来,深入推进“多规融合”方案。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贯彻落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旅游资质、旅游项目、配套设施、旅游安全等方面的旅游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旅游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建设标准,提高旅游标准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全方位推进,着力推进城乡全景式打造。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点“的层面。重点抓好各个景区、景点、城镇、村庄的打造。着力提升有影响力的龙头景区景点,带动周边景点及乡村旅游村镇。集中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点、特色乡村体验点、主题小镇产业点、旅游购物体验点以及其他新业态承载点等。在“线”的层面。不断完善交通线路建设,构建无障碍的旅游交通网络,形成内外部衔接、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打造沁河沿线古堡群、太行山水、炎帝文化以及析城山—历山自然保护区四条旅游线路。在“面”的层面,不断完善全市区域内旅游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大景区建设,逐步尝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条块管理障碍,按旅游资源的脉络关系统一规划布局,实现优势互补、线路互通、市场共享、客源互流的融合发展格局。大力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统筹品牌打造,进行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一体化营销,整体向外推出,进行宣传营销,形成“大旅游大联动”的整体管理营运模式。

全要素配套,着力完善全域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体系。突出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美食等环节的建设,同时强化监管与引导,细化服务,强化配需,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推动旅游六要素之间以及同要素的不同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积极培育“商学养闲情奇“多样化旅游新业态。从晋城实际出发,立足晋城特色,发展会议会展旅游,打造商务旅游新业态。依托沁河古堡群、炎帝文化、太行山水、围棋文化,发展一批研学游产品,打造研学旅游新业态,依托我市优质气候资源环境结合中草药种植基地,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旅游,打造休闲养生旅游新业态。依托地方文化特色,突出打造一批特色风情小镇。

全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强化党委、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机制,建立健全适应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资金整合使用机制、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建立部门互动机制,推动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积极参与旅游的开发、建设、管理。推动涉旅企业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加快国有旅游景点企业的改革步伐,扶持引导有条件旅行社向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加强金融机构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创新投融资方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从细的层面说,一是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按照全域旅游要求统筹规划,做好旅游规划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规划的统筹衔接、多规合一,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界限,对晋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设计、有效整合,成立晋城市旅游发展集团,在市级层面实现晋城市域旅游营销系统化、一体化,实现“一个品牌对外、一个公司经营、一张门票通行”。如成立沁河古堡集群,在皇城相府景区的带动下将阳城、沁水两县联合并,把沁水的湘峪、郭璧、窦庄等重点历史文化名村列入皇城相府大景区统一经营管理。二是培育特色产业融合基地。依托市(县、区)的承载力,发挥重点景区的核心引领,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商贸业、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旅游与晋城市特色文化结合,深度挖掘沁河古堡、神农炎帝、长平之战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自然景观,建设有晋城特色的历史文化研学区、农耕体验区、书画写生基地等。将旅游与康养结合,依托陵川道地中药材基地及天然气候、山水条件,创建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老年养生基地。充分发挥现有步道的体育健身功能,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将旅游咨询和集散、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统筹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将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等重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同时设立旅游服务中心(点),负责提供旅游信息咨询、资源展示等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进通景公路景观化改造,打造“点上出彩、线上美丽”的交通旅游经济带。积极发展大数据龙头文化旅游企业,搭建起统一、共享的智慧旅游开放平台。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将宣传标识、道路标识、景区标识、区间车辆标识、村庄标识、民宿标识实现统一,以全域的理念、全域的视野,坚持区域合作、统筹城乡、融合共享、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以此来实现晋城市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中共陵川县委 陵川县人民政府(copyright-2017) 地址:陵川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电话:0356-6204500 梅园东街1号
晋ICP备17010656号 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17号
关注莲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