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新闻报纸电子版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
第2701期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陵川新闻

陵川新闻文学艺术 走亲戚

PDF阅读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04

走亲戚

◎秦文堂

过年,除了祭祀祝福,还有一项最大的活动,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风俗,属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亲戚间利用春节这个大节日相互慰问,交流感情。故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是一次全社会大活动。有的地方也叫“串亲戚”,或者“逛亲戚”,不管叫什么,都是要走起来,带上礼品,登门拜访。除了年纪特别大的、辈分又特高的,一般都要回访。其目的是通过家族成员的上门走动,拜年贺岁,礼尚往来,增进亲情,巩固家族团结,达到社会和谐。

亲戚二字,古时指内亲外戚,亲和戚是分开来说的,两码事。具体点说,亲指父系这一支,称为内亲直系,同姓宗亲。戚指母系另一支,称为外戚旁系,非同宗同源。后来,亲戚两字合用,所指父母双方所有因婚姻形成的有血缘的社会关系。具体来说,近亲戚有伯父叔父姑姑舅舅姨姨,再往外辐射就属于远亲戚了,我们村的人俗称“小亲戚”。俗话说: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指的就是亲戚血缘上的远近和朋友之间来往的程度。经常听人说某某亲戚很多,“七大姑八大姨”,这既包括了“亲”也包括了“戚”,亲戚包含了所有的直系和旁系亲属。除了这些因血缘关系形成的传统意义上的亲戚之外,还有因为人际关系而形成的干亲戚,以及新婚的年轻人刚形成的新亲戚,所有的亲戚,过年的时候,都在该“走”之列。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可以不上学,随便玩;可以吃几顿好饭,运气好的话,还可能混件新衣穿;最诱人的还是跟着大人去走亲戚,不但能出村玩,还可以收到一毛钱的压岁钱。整个下来,口袋里也有块儿八角钱,虽然大部分最后还是交给了母亲,因为亲戚回访的时候,母亲也得给人家小孩子发。但毕竟有一两毛钱的小剩余,可以买块糖甜甜嘴,或者买几个香圪截小炮(和香一样粗细,有两三公分长,故名。一分钱可以买两三个)由自己支配着放。

按照故乡南马的老风俗,从初二开始一直到十五前,都是走亲戚的日子。但具体的安排也是有讲究的。初二拜舅舅,初四走女婿。初三小破,初五大破,不走亲戚。所谓“破”,就是破除禁忌的日子。旧时,汉民族过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年三十娘家贴了对联,嫁出去的女儿就不能回娘家了,一直到过了初三小破,初四携女婿才能回娘家给父母亲拜年。烧年火的灰是不能及时清理的,过了初五大破,一切禁忌解除,才可以扫除。所以,初五又叫“破五”。过了”破五“,一切事情就可以自由安排了。

当然初三、初五不走亲戚,还有很多传说,流传也很古老。根据旧历认为,正月初三这天叫“赤狗日”,是不宜出行的凶日。所谓赤狗,通俗地说就是红毛狗。在初三这天,人出行如果碰上这种狗,那就意味着这一年都会走倒霉运。这一天给谁拜年,谁就会倒霉一年。所以,这一天不走亲戚,人们在家打扫一下卫生,经过除夕的祭祀、庆祝,初二待外甥的活动,家里也有些乱,趁初三这天闲暇,清理一下放了鞭炮的碎屑纸、整理一下家里各种器物的摆放,再准备一下初四招待女婿的饭菜等等,也需要这个时间。不过,干亲戚例外,他们可以利用初三的空余时间走走,拜干娘、干爹。而初五这一天,民间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五穷”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唐代韩愈的《送穷文》里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也不走亲戚。在家放鞭炮,吃饺子。放鞭炮是驱鬼避邪,吃饺子是梦想发财,因为饺子的样子像元宝。把鞭炮从房间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意思是将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门外,让它们离人们越远越好。小时候,记得有些富裕户的大人们,在家里点着雷炮扔在院子里爆炸,也有在院子里点着,扔在大门外爆炸的,响声很大,很震撼。风俗归风俗,还是得实力说话。所以,不是每户都能做到,你得有买雷炮的实力。所以,这一天不走亲戚,主要是驱鬼镇邪赶穷,祈求幸福。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时间安排上的限制,思想的解放,现在的走亲戚是走到为止,已经不太讲究日子了。初二开始,不管初三初五,每天都可以走亲戚,访朋友。

走亲戚必须带礼品,这是对亲戚最起码的尊重。礼品的多少或者档次是根据亲戚的远近决定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故乡相连的陵川高平晋城都是以饦为主打礼品,饦是一种用玉米面做成的一种大饼,我在《腊月饦飘香》一文中做过详细的介绍。除了饦,再外加几个叫“枣花”的小米面馍馍,两者加起来六个、八个或者十个可以作为一份礼品。“枣花”这种食品是用发过的小米面,做成像花一样的形状,上面放个红枣,上笼蒸熟而成,看上去像个蝴蝶花,故名“枣花”。当然,每户亲戚拿不同的数量对应的是远近不同的亲戚,当然,亲戚回访的时候也是这样。如果很近的亲戚中有高寿的老人,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再加一把挂面或者一盒饼干或者一盒糖果点心,以表达对老人家的孝敬,这些礼品算是顶级礼品了。尤其是糖果点心,黄黄的草纸包成长方体,上面罩一张红纸,用纸绳打十字扎紧,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一把挂面或者一盒饼干每样也就是几毛钱,一盒糖果点心最多也就值一元钱,但不是所有的户口都能拿出来的。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物质极大丰富,应有尽有,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要什么有什么。上面所说的走亲戚的礼品已经都成了历史,新生代年轻人压根儿就没见过饦呀枣花的。而取代它们的是盒装牛奶,高级饮品,南方水果,高档烟酒等等。

当然,不是说档次提高了,走亲戚就更有意义了,有些事情不在物质本身,而讲究的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不是奢华就好。小的时候每年跟着父亲去姑姑家走亲戚,姑姑离我们村八里路,一般去外村走亲戚都要用整整一天的时间,都是土路山路,又没有交通工具,上山下山,来回十六里路,全凭两条腿,那才是真正意义的“走”亲戚。中午一般吃面条或者河洛,姑姑做的饭很好吃,菜里放了冻豆腐,很有嚼头,有肉的感觉。半下午吃二顿,送客饭,饺子或者米汤配油馍。“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这古人留下的规矩满满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面条是长的表示常来常往,饺子和油馍都是圆的,表示家人团圆。中国人喜双忌单,吃两次饭,并不是真饿了,除了表示待客的真诚,还寓意着好事成双。那时候,国家困难,物质稀缺,不管去哪走亲戚,即使拿的礼品很少,亲戚也不会全收了,不能让空着手回来,一定要有回盘,就是余一点。表示祝福和希望,年年有余,生活富裕的意思。你看,一个走亲戚的活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尽显出来。另外,走一家亲戚,除了路上浪费的时间,在姑姑家最起码要呆四五个小时,这些时间里,父亲和姑姑拉家常,谈收成,倾诉苦难,分享幸福,相互关爱,浓浓的亲情都在一言一语中。一年一次,不在乎拿了什么礼品,不在乎吃的什么饭,见见面,聊聊天,心里得到安慰,精神得到满足,这才是走亲戚真正的收获。

现在走亲戚,像行军打仗,开着私家车,装着一车礼品,坐着一车人。走了东家走西家,跑了本村跑外村,一天就跑完了。看起来很风光,很大方,很热闹,其实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淡化了原有的亲情,和长辈没有心灵交流,和平辈没有感情培养,就是流于一种形式。虽然叫走亲戚,真正的“亲”字不知在哪里!

想起老古人留下的一首童谣来,说明亲情之间的差别以及一代一代稳定的社会关系。

冬去春来几个秋,

我去姥姥家住几宿。

舅舅看着我喜圪丢丢,

妗妗看我瞅一瞅。

我说妗妗你别瞅,

石榴开花我就走。

哪个山上没石头?

哪个河里没水流?

哪个小孩儿没舅舅?

……

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了,稳定的社会关系开始残缺。虽然现在放开了二胎,但人们还是不想多生,生得起怕养不起,再过很多年还有亲戚吗?以后的孩子真没姑姑、姨姨、舅舅了,走亲戚是不是也要成为历史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中共陵川县委 陵川县人民政府(copyright-2017) 地址:陵川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电话:0356-6204500 梅园东街1号
晋ICP备17010656号 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17号
关注莲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