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新闻报纸电子版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第2503期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陵川新闻

陵川新闻文学艺术 五个糖糕 赠别一期学友 故乡的汤王馆 图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04

故乡的汤王馆

张志刚

“汤王馆”这个名谓,于故乡多数的村民而言,已鲜有人闻了;倘谈及村上的“馆”或“馆院”,那便该另当别论。窃以为,无论男女老少,盖莫不知悉。

汤王馆,坐落于故乡中轴线的北端,其面南背北,与南坡山麓的“南场泊池”遥遥相望,现为南马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也是村上的文化中心之一。

既以提及“汤王馆”,那么,便不得不道一下“汤王”为何方神圣?记得《三字经》里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汤伐夏,国号商;六百年,至纣王”。由此便不难理解,汤王乃商朝的第一任国君,商朝在史历经六百年后,传及纣王帝辛时为周所灭;而影视剧《封神榜》中的武王伐纣,便是清晰地再现了这一段历史。至于“汤王”,历史上流传更多的则是关于他“桑林祈雨”的传说。据《吕氏春秋》所载,“昔者商汤克夏而正天下,天下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用其为牺牲,以祈福于上帝。民乃大说,雨乃大至”。传说归传说,而晋城地区广建汤王庙馆也是有着深层次的缘由。其一,殷商曾五迁其都,多在豫北太行山前,故推测陵川所辖区域亦必在其“帝幾之内”。其二,据《泽州府志·古迹》云,先前方圆百里,十年九旱,百姓常望云霓,盼雨若渴;尤元皇庆年间大旱,遂诏告天下立成汤庙,以随时祈祷。综上所述,故乡的‘汤王馆’似乎与官家推崇的祈天祷雨不无关联。

关于“汤王馆”的来历,我也曾听村上的老辈人大致访过。说是明朝开国以后,南马来了许多移民,发展到今天最大的家族要数吴姓一氏了。那个时候,村上的工商业、手工业较发达,街面店铺林立,商贾往来频繁。曾有一段流传多年的“顺口溜”足以为佐证:

东朝坊(酿酒)

西朝坊(酿醋)

油坊,粉坊,豆磨坊

缫丝,纺织,兼染坊

还有煤矿毛古掌

铁匠铺里叮叮当

风箱呼啦呼啦响

……

伴随着“里”内经济的兴起,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也日渐提上了日程。鉴于明代道教盛行,因此,遵循着官家规定,南马里升格为镇的先决条件,须里内的庵,馆,寺,院,阁一应俱全;加之历代古人奉汤王为最大的护村神灵,于是,遂建起了汤王馆。从此以往,历代的村政大权便设置于此,直至今日。可以确凿地说,古南马镇时期,现在的白杨岭,泗河,山后,毛古掌等三里五庄,皆属南马镇管辖之内。同时,郊河的龙华古驿道乃西部客商、东边潞商南下中州的必经之路,故,五里一茶棚,十里一长亭皆沿途可见;镇里古木参天,古庙隐现;青山绿水,风景宜人。由此吸入移迁者甚众。

汤王馆背偎九峰山。昔时,自上游泗河奔涌而下的河水常年从山脚下流过,碧水清波,蜿蜒西向;倚山傍水,可谓风水宝地。其倚崖而踞,整座悬崖皆为青石堆砌而成,高数十丈许;为防止坍塌,东边还建有坚固的石阶“护盾”,呈梯田状向上沿伸;崖巅地表也筑有高低错落的城墙,呈“”型环馆排列;墙石皆精凿细雕,棱角分明,纹理清晰,故耗时费力,断断续续累积达十余年始成,乡民们俗称之为“馆崖城”,顾名思义,即建在崖壁上的城馆,似乎更形象地道出了汤王馆乃集奇险、雄秀于一身之匠心魅力。

于故乡的十字街头北行百二十步,遂达汤王馆的门口了。这时,一座古朴而奇伟的明代建筑已赫然呈现于你的面前。映入眼帘的,先是两扇泛着悠远历史光泽的朱门,门外的回廊出厦,由四根赭红色的石柱作支撑,石柱镶嵌于斑驳的鼓蹲之上,虽历史久远,看上去却依旧敦实。目光缓缓上移,其间的横披,梁枋,花牙,斗拱皆施以彩绘,黄绿相间,层次分明。屋顶造型为两坡重檐,四角挑起,呈飞檐状。坡隙间的抹额两侧各绘有“二龙戏珠”的彩塑,居中则是俩人形舞者烘托着琉璃牌匾的阑额,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正脊俩端原先安装有名曰“龙吻”的镇脊神兽,而今一端已然缺失;垂脊上伏卧着两条蛟龙,威严肃穆;两重屋坡皆黄绿琉璃瓦相扣,气势宏伟;于是,我不禁惊讶于先辈们建造神艺之巧夺天工了!久久伫立于汤王馆门口,望着瓦垄间瑟瑟于风中的枯草,让人颇感慨良多,思绪翩飞,顿觉人世沧桑若浮云朝露。“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情此景,我不由轻吟起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之佳句;或许,也惟有如此,方能表露我此刻的心境……

推门而入,走过一条低矮的青石甬道,便临汤王馆院了。这是一座四方形的院落,昔日迎面的正殿及左右配殿皆已不复存焉。据说,正殿里曾塑有汤王坐像,左右各立有站神俩尊,形态威仪,法相庄严,托果盘,捧金印;左侧塑有伊尹(商汤时任丞相)坐像,右侧端坐药王像;皆白发白须白眉,一幅仙风道骨状。后,经几度修缮,塑像尽毁,便仅存神坛与神位了。现已被一栋拔地而起的现代大楼所取代,大楼分上下二层,设有栏杆走廊,红墙碧瓦,甚是气派。楼前垂柳荫翳,仿似碧玉妆成;那一树粉淡的合欢花也开得正旺,万枝千朵,“吐尖绒缕湿胭脂”,馨香四处弥漫,给古老的汤王馆凭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东西两傍系旧式厢房,各屋七间,廊柱六根,相应对称,先前乃馆内的管理人员休憩之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厢房曾为村上的供销社所在地;而东厢房则作为保健站沿续了好多年,记得小时候为预防天花,便是在那儿接种的“牛痘”疫苗。东厢房尽头乃现一山门,山门外狭长的区域名曰小亭后,出门便能看到馆崖城墙。据说,东厢房与山门的交汇处,曾立树碑几块,上铭文载有汤王馆捐资修建详况,如今已不知所踪;回廊棚梁下也几曾悬挂着一口古钟,听说后来已被移至村上的钟楼之上,估且也是物尽其用了。

馆院南边矗立着一座古戏台。听老人们讲,当年那可谓是方圆三十里内最美的戏台。戏台两边紧挨有东西耳楼,从中央凸现出的台边由八根石柱高高擎起,柱连柱,柱顶柱;台上的两柱顶端皆镶有木质雕花;而台下的柱柱之间则横陈着四根木梁,横梁穿墙而过,构结成舞台的主框架。

民间有“无庙不成村”一说,而有庙则必有戏台,又有“无(戏)台不成庙”之说。从小生活在村里的老辈人,回忆起在馆院看大戏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台下人头攒动,是一张张凝神上仰的脸;台上的生旦净末丑,则倾情演绎着散落于历史长河中不朽的故事传奇,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长,都能让台下的观众洒下一把悲欢的泪!据说有一次,邻近十里八村的人赶过来看戏,馆院里皆塞满了人,连正殿内也挤得水泄不通,为了便于观看,不得不临时卸掉殿内的阁扇,可见盛况空前。昔时,唱大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祭祀,酬神或迎神赛会。这皆缘于乡土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神灵的原始崇拜,认为天地间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汤王馆的戏台也曾有过酬神“献戏”一说。说的是紧偎戏台的西耳楼里供奉着“大姑娘”神,“大姑娘”素来喜欢正本,不好看搭戏。“献戏”前,按习俗预先把姑娘妆扮的新梳,新盆,新镜,新衣架,及红头绳等一切备好,只待“大姑娘”洗漱梳妆毕整,而后恭恭敬敬请“大姑娘”于门口方桌后的斗椅上观瞻,方桌上摆着各色点心,以备“大姑娘”享用。而每年正月十五的“迎銮架”民俗活动则是一次迎神赛会,由銮架会组织的“起梆锵”乐队,将东福堂庙中的“皇老爷”敲锣打鼓迎进汤王馆内,供奉起来以待朝拜,只等正月十九“填仓节”过后再隆重送归。

每年立秋过后,地里的庄稼就要熟了,汤王馆门口也开始热闹起来,人们便择一良辰吉日,将着手进行一年一度“接秋”的习俗,其与二月里的“春祈”似乎同出一辙。届时,乡民们就会忙里忙外地给汤王爷穿上戏服,顶上黄罗盖,搬上黄龙椅,一切侍侯妥当,由几个身强体壮的小伙抬着,前有锣鼓开道,声势喧天,欢天喜地前往西岭山接秋了。此刻的西岭山下,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田野一片金黄,丰收已然在望。于是,乡民们会迫不及待匆匆走下地去,采摘上些黄澄澄的玉米,金灿灿的谷穗;红彤彤的高梁……而后纷纷献之于“汤王”面前,以此来感恩酬谢“汤王”对丰年愿景的庇佑,也预示着乡民渴望秋收的那份激动与欣喜……

汤王馆内最郑重的事莫过于祈雨了。祈雨分七祈,每祈又分大祈与小祈。大祈一祈为七天,小祈一祈为三天。大祈与小祈与庄稼的干旱程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祈雨是有些讲究的,听村上的老辈人讲,十岁以上的女人是不能看的,参加祈雨的青壮年也必须属相为“龙”,届时家家关门闭户,生怕触犯“天怒”。祈雨开始后,参加祈雨的青壮劳力,人人编戴个柳条帽,光着上身,赤着双脚。前有鸣锣开道,人们扛着汤王神龛,穿街而过,边走边呼喊着,“龙王爷呀,下点雨哟!救万民呀……”高亢的呼求声一阵紧似一阵,久久回荡于古老村镇的苍穹之上,这是善良的人们敬畏自然最悲情激昂的真实写照……也有另一种祈雨版本,说是把汤王老爷搬至大殿门口,穿上戏服,抹上油彩,而后焚香祈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等汤王老爷在烈日下晒得流出“汗”了,也就意味着感动了上苍。我想,这则是乡民们为追求和谐自然最善意最美好的心理愿景而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上在十方院新建了戏台,从此,汤王馆的戏台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我的记忆中,上汤王馆更多的是去那儿看一部电影或听一场“说书”;抑或是高音喇叭里不厌其烦催促着队长会计报到馆院开会的声音。每年正月十五的“送灯”仪式,也是先在汤王馆内启动,而后才穿街游行的;星星灯火,若一字长蛇蜿蜒前行,从十字街头,一直排列到将军会阁楼坡的土地庙前,蔚为壮观。八十年代中期,大队在馆院组织的春节娱乐活动,诸如拔河,象棋,歌咏之类比赛,曾似几缕春风拂过,让古老的汤王馆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依稀记得,年少时偶尔会滚着铁环,和小伙伴光顾至小亭后的馆崖城上玩过几次,至于别的什么,则大约早已忘却了。

汤王馆,承载着故乡厚重的历史记忆,见证着乡村风云变幻的点点滴滴。其中敬畏自然的和谐理念,奇伟瑰丽的人文景观,似乎与当前政府倡导的乡村旅游发展不谋而合。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汤王馆定会重见天日,必将以她崭新的姿态,欢迎慕名已久的八方宾朋纷至沓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中共陵川县委 陵川县人民政府(copyright-2017) 地址:陵川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电话:0356-6204500 梅园东街1号
晋ICP备17010656号 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17号
关注莲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