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飞
◎薛欣红
凡在附城完小旧址——陵邑会馆读过书的朋友,没有人忘得了下河东的那道长坡。不久前方知,这道坡原来是有名字的,它叫小南坡。
附城是太行屋脊的商埠重镇,历史上南来北往的商客络绎不绝,虽交通优势明显,地势却高低不平。凌空俯瞰,整个镇子像极了匍匐在地的一条巨龙。最繁华的商业区,从北头延伸至东街,形似巨龙坚实的脊梁;街道两侧的胡同旮洞,宛若紧抓地面的龙爪。骨骼凸显的龙脊梁在东街延伸几百米之后于会馆戛然止步,随后华丽折转,一溜陡坡向河东蜿蜒而去。
那自然是巨龙的尾巴。这条一眼望不到头的尾巴究竟有多陡呢?这么说吧,住在坡下的村里及河东的同学,放学回家基本一路小跑,并非他们不喜悠然慢行,实在是刹不住车。而上学时一个个又累得气喘如牛,许多时候,已经于教室落座半天,仍须时不时抹一把额头上渗出的细汗。我一度遐想,倘若曹刘当年在此狭路相逢,赵子龙能否成功上演“血染征袍透甲红 ,拼得一死救主雄”的精彩一幕呢?
成人世界中的遗憾和缺陷,总能被孩子们巧借利用,反转成为一种优势。虽然单枪匹马夺阿斗的常山子龙缺了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孩子,却于冰天雪地在小南坡上演过无数场精彩的童话剧,练就一身超凡的冰上飞功夫。
每年一入冬,待得千树万树梨花开、黄土高坡摇身变为“银光大道”之后,小南坡作为路的功能便基本丧失,转而成为一镇三街孩子的游乐场。一日数次的溜冰盛宴在此延续数月,直至来年冰释雪融。
玉絮漫天飞舞,六出飞花入户的日子,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基本都处于“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室内魂飞外”的心不在焉状态。尤其是放学前一堂课,一个个深切地体会到了如坐针毡和度秒如年的滋味,任凭讲台上的老师舌灿如花,底下的孩子全然充耳不闻。此间有人时不时挤眉弄眼,心照不宣地故意搞出一些小动作,生性贪玩性子又急的,更是以嘟囔声以示抗议:“快点!快点!怎么还不结束?去晚了就没地儿了!
这里所说的“地儿”,便是小南坡!
每年我都对初雪之后的路面是否足够光溜有过疑惑,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纯属杞人忧天。总有先到的勤快者提前把路面打磨得铮光瓦亮,平滑如镜。
放学铃声余音未散,全校学生便倾巢出动,迫不及待汇聚于小南坡两侧,排队等待狂欢盛宴——溜冰大赛的开始!
你简直想象不出队伍多庞大、场面多壮观!或大或小、有男有女、认识的不认识的的一群孩子排成一列,依次拽着身前队友的衣襟,有时站着,有时蹲着,随着指挥一声口令“前进!”便如群鸟鼓翼扑棱而飞,像一列火车一般从两侧助威者身旁呼啸而过。
排在最前的领头兵一般是胆子大的男生,个头猛,身体壮,溜冰技术相当过硬。人少的时候,观众还可以有幸欣赏这些高手精彩的单人表演:双腿并行时翩然若飞,单足滑行则灵动如燕,时而还来个三百六十度旋转,落地后身体平衡,稳如泰山。
说话间,只见那勇士双臂一撑,两腿一屈,腰身一挺,脑袋一扬,瞬间便如一把利剑,脱鞘而出;又似一只勇猛的雄鹰,俯颈而冲。整个过程,快得迅雷不及掩耳,每令旁观者目不暇接,击掌叫好。那架势好威风!好过瘾!
排头兵的位置,其他孩子从不逞能去抢,既出于习惯,更因有自知之明。偶有好奇者跃跃欲试,身后也拉不起队伍,大家都怕被带入阴沟。
为减少摩擦,一些男生还别出心裁,想办法弄来几块木板,一阵叮当之后,把绳子穿进打好的眼儿里系牢固,一个有模有样的简易滑板就做好了。上场时把它或绑在身后,或套在脚上。看!还是多功能的呢,多有创意!多年以后我常在思考一个和自己职业相关的问题:这不正是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吗?那时候,没有人整日把它挂在嘴边,可不经意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反倒从日常生活和嬉戏娱乐中获益无穷,用自己的切身经历验证了“无心插柳柳成荫”所蕴含的朴素哲理。
既受家长严加管束,又爱干净,无法搞到这些“奢侈品”的女生,只好因陋就简,从家里带一块塑料布垫在身下,一来速度快,二来也避免弄脏裤子。虽不如滑板高级,感觉也蛮刺激。当然也不排除你人缘好,会有男生愿意把他们的宝贝借给你用。有幸享受到这种特殊待遇的女孩子,心里自然美滋滋,可也有例外。倘若那个男生邋里邋遢,平时就不招人待见,女生便毫无受宠若惊之感,往往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对方的殷勤。
然而塑料布既不耐磨,亦不易固定,有时滑着滑着便失去控制,试图与屁股分道扬镳。在你试图去矫正的时候,悲剧发生了:失误者偏离滑道摔倒,导致整支队伍顷刻间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有的刹不住车四肢伏地往下栽;有的收不住脚双臂摆动左右晃;有的受惊后呲牙裂嘴;有的摔倒后唇齿啃地;还有的甩出去吃了墩屁股。滑稽的一幕惹得两侧一边观看一边等着下一轮上场的队员哈哈大笑。闯了祸的队员先是感到尴尬,随后看到其他人的窘态,也憋不住和大家笑成一团。
还有的时候,队伍中间某个成员没拉紧脱了手,所幸该成员平衡感强,稍作调整便复归正常体位,随即急中生智、有模有样扮起领头羊的角色。如此一来,原来的一支队伍变成了两支,但各自为营阵形不乱,看上去很有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火车从中间被拦腰截断的感觉,这种场面往往会博得围观者一阵喝彩。
孩子就是孩子,一玩起来就没有了时间观念,家也不想回,饭也忘了吃,肚子还不觉得饿。特别是下午放学后,一个个不玩到天昏地暗决不罢休。
直到夜幕渐沉,附近人家的灯火次第亮起,远处传来一阵阵“胖儿……小孬……”的呼叫声,大家才回头远望,依稀辨认属于自家的那盏灯,然后三三两两相跟着,依依不舍往家走。
搞笑的是,节目至此并没有结束,更滑稽的一幕还在后头:虽然部分孩子有木板在屁股底下垫着,可大多数还是席地而滑。几个会合下来,裤子早被糟蹋得惨不忍睹,这些孩子回家后免不了挨一顿狠揍。那时候条件差,许多孩子光溜溜的身子外只穿一条棉裤,秋裤是什么玩意儿,恐怕连听都没听说过。漫长的冬季才刚刚开始,御寒衣物就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家长不生气才怪!
狭长的龙尾巴、昔日的黄土高坡,早已硬化成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银光大道。而我,雪花飘落的日子,不论在何处落脚,总想把雪地上的足印拼缀成一首诗,一遍遍抒写从前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