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刘 诺
生活是一趟单行线。
这条没有彩排、没有预演的生命轨迹风景各异,有鲜花微风,也有电闪雷鸣,但无论往哪个方向走,时光都像指缝间的流水,真实地藏匿于心底,也已经真的消失于远方,往昔的回忆总在毫无防备时涌上心头,让我措手不及地重温那些点点滴滴的忧伤或欢乐。但更多时候,它被时光氤氲成一杯咖啡,亦温暖、亦芬芳、亦苦涩,而随风消散的味道,便是一些历历在目、浅浅遗忘、深深怀念的心路历程……
在不足二十年的人生道路上,高三年级应该是我、乃至大多数同龄人最难以忘怀的岁月。书山题海、代数方程、唐宋明清、时政信息充斥于脑海,说“湮没”二字应该并不夸张。而伴随其间的,是浑身上下散发着的焦虑不安。我害怕高考失利这件事本身,更害怕失利后父母的失望与周围的目光。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沉沦和迷茫后,我突然发现周围有同样困扰的人很多,而那些插班复读的往届生则忍受着更深一层的煎熬,比起我们,他们更没有退路。
春暖花开,学校组织了一次简单的模考,那是一份为了防止考生心理压力过大而特意出的“安慰型”卷子,仿佛所有人都在它的身上找回了自信,但,除了我。看着答题卡上密密麻麻的错号与一个个刺眼的分数,心中渐渐滋生出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冰凉感觉,以致于平日里总喜欢与他人谈天说地的我在此次模考之后开始沉默寡言,好像完全换了个人一样,没有人知道我的内心有多害怕,甚至绝望,包括那些关系最为亲近的朋友和号称最了解我的父亲都不知道,那几天,我正经历着真正的寒冬,冷得那根弦都快要断了。
可能是物极必反,在心里支离破碎的时候,第二次模考让我找回了些许来之不易的慰藉,总算勉强保住了心中的那根“底分”,可就在我以为幸运之神终于露出微笑的时候,另一个巨大的阴影却在不经意间悄然笼罩在身边。
八十多岁的爷爷一直是一个标准的健康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而高考之前,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的我,与爷爷见面的时候少了许多。晨起出门,爷爷还在休息,伴月回家,爷爷卧室已经关闭了灯光,好像仅仅是中午吃饭的时候,能陪爷爷聊聊天,诉诉苦。清明节后,爷爷突然跟爸爸说身体有些不舒服,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有点小毛病也正常,我、乃至父亲在爷爷转至外地大医院治疗后,都没有觉的有多严重,会有多严重。然而在短短二十来天内,父亲在电话中描述爷爷身体的语气越来越沉重,用词越来越模糊,时间越来越短促,而这一切,似乎使整个家庭从“我”和“高考”为中心迅速转变为另一种怪异的氛围。
高考前一周晚自习回家,门开着。望着那扇我没有拿出钥匙却开着一条缝的门,我突然间生出一种巨大的恐惧。进门后,父亲将我叫到爷爷床前,哦,爷爷回来了,睡的很平静,只是脸色有些苍白。突然,父亲的眼泪夺眶而出,跟我说了一句话——给爷爷磕个头吧,爷爷不在了——刹那间,我甚至忘记了伤心难过,只是呆呆地按照父亲说的那样跪了下去,当第一个头磕在地板上的时候,我突然明白,那个最最疼爱我的亲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他依然安详,但我面对的,却不再是温暖的亲人,而浮现于脑海中的只有二十多天前我跟爷爷说的话:“快高考了,我很紧张。”爷爷笑答:“没事儿,我等着你的录取通知书……”喷薄的泪水让我痛恨那个命运之神,一周,为什么不能再给爷爷哪怕一周的时间?
时过境迁,如今走在山工院的小径上,常常想这一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曾经的失意、沮丧、颓废好像都在大学校园里变成了充实、忙碌、蓬勃;亲人的离去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不易。或许,这就是父亲口中常说的敬畏和成长吧,毕竟那些路你都走过,那段时光,很值得珍惜。
因为——
最美的时光未必都风和日丽,但最美的时光,一定刻骨铭心。